阳江广东马帮运输队
如今许多人可能对“马帮”这个名词觉得非常陌生,因为这一事物现在日常生活很少 能见到。可是在多年以前,中国许多地区都曾存在马帮运输,云南地区的马帮运输过去更 是随处可见。
中国内地在20世纪50〜60年代上映的一部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就对云 南的马帮有所描述。 云南的马帮运输早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到了近代,逐渐以昆明为中心形成了滇南、 滇东、滇西等数条马帮运输干线。
一支支驮着各地特产货物的长途驮运马帮,每天行进在 大山深涧的崎岖小道上,成为沟通西南贸易的重要交通工具。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内地大 城市相继失守,昆明遂成为后方重镇。当时由于公路少、车辆紧缺,马帮运输便又兴盛 起来。
据统计当时云南有17条通向省内外的主要马帮运输线路,总长九千多公里,驮马多达43 000匹。由于当时山道难走不通公路,来自四川的盐巴、红糖、药材,运往四川的髮云南大理云龙茶马古道上行走的马帮。
石板山道上深深的马蹄印,是记录岁月的历史年轮布匹、染料、日用品等商品,全都要靠马帮驮运,昆明附近的富民县遂成为马帮运输的重要集散地。 在云南马帮运输繁荣时期,经常可以看到狭窄的山径上一队队马帮驮着货包鱼贯而行,马颈上的铜铃声在莽莽丛山中回荡。
依照俗规,走在前面开路的头马要头系红绫,颈挂两个大铜铃,驮架上插上马帮旗号,这叫“大铃”;第二匹马则颈戴一串小铃圈,称为“应山铃”。这些铃声是马帮行路的一种信号,由于山路大多又陡又窄,另_赶马人要听见了前方的铃声,便知道对面来了马帮,就会主动把自己的马队靠边,以免相挤跌下山涧。
一个云南丽江束河茶马古道博物馆中陈列的马帮头骡佩戴的大铃铛i云南摩梭人的马帮在途中歇脚做饭正在消失的中国古文明古民俗第五章衍息轮转的漏刻:生产节令湖北巴东神农溪拉纤的纤夫及船上的将军墩和把舵手马帮队伍小的有十多匹马,大的可以达百匹以上;驮运距离近的在百里之内,远的可至千 里之外。
马帮中的成员除了带有干粮食物外,一般都还自备有武器,以防土匪抢劫。同 时,马帮之内还有着一套自己的“行话”,并要严守诸多的戒律和忌俗,以祈望驮运顺利平安。过去的马帮生活可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情。
雨打日晒、风餐露宿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有时再遇上驮马生病、匪类猖獗、货物丢失甚至命丧黄泉等天灾人祸,更给颠沛流离 的马帮生活蒙添了一份凄苦。 所以过去马帮的赶马人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石榴幵花红又红,有女莫嫁赶马人。吃饭好像饿死鬼,半年一载才回门。
- 上一篇:阳江骡马运输大山深处的交通运输
- 下一篇:阳江山路骡马运输队
-
阳江马帮运输前要准备哪些东西 [2024-05-08]
1.马尾套,马帮运输一切都准备好了,可以装车运输。马对人的行为反应非常敏感,能感受到环境的细微变化,所以在装车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粗鲁地赶走,让马受到惊吓。2.此外,头套、尾套、飞节套等也可以保护马匹,防止马匹受伤。但是,马帮运输队应根据每匹马的不同特点考虑护具的选择和使用。3.设备保证安全运输。运输的马车配备专用装置,包括马厩仓库、物料仓库、马具设备专用储物箱、马夫工作通道、饮用水系统、
-
阳江骡马运输大山深处的交通运输 [2024-05-08]
大山深处的交通运输——骡马运输队,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记忆少惰性、多勤快的马帮人大山深处的交通运输——骡马运输队 “马帮”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深山老林里至今仍活跃着一支支“骡马帮”,这些“骡马帮”里的“赶马人”毎人赶两匹骡或马,在深山交通不便的地区往返运输货物。据介绍,他们通常每人一天收入四五百元,正常情况下每人月收入能达到一万多元。如想了解更多的骡马运输服务相关信息,欢迎致电铜陵爱年
-
阳江骡马运输的可靠性! [2024-05-08]
桃花岭古道,一位偶然听到人们讲起的地方,原本打算这次来一家子,妻女都不愿去,我便独自前往。与江北游步道的游客相比,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少,石阶的夹缝中生长着茂密的草丛,仿佛是荒芜的地方,却散发着一种原始的美。山下的泉水汇成溪水,哗哗作响,纯如甘醇。山腰石路两旁种满桃树,“人间四月芳菲尽”,这里的桃花早已凋零,一个月前来,应该可以见到真正的桃花岭了。本人站在三界亭至高处眺望山下,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山